医院是病痛与希望交织的地方,而医生与护士则是这场生命博弈中的关键力量。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仅医术精湛,更以高尚的医德医风,为患者驱散阴霾,带来温暖与曙光。医院开启“医德医风优秀个人事迹展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探寻那些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感受爱与责任如何在日常诊疗中熠熠生辉。
卜瑞芳——白衣执灯 以心为桥
卜瑞芳,中共党员,护理学本科,主管护师,自2012年投身护理事业以来,已在妇科肿瘤科临床一线深耕十三载。作为党团骨干,她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护理工作深度融合;以团建为纽带,凝聚青年力量共促发展;更以精湛的护理技术与高尚的医德,成为患者心中温暖的“生命之光”。
党建铸魂:红心向党 在岗位中彰显党员担当
担任第五党支部宣传委员、第三团支部文体委员,卜瑞芳始终以党建工作为核心,推动党、团支部建设同频共振。她积极组织党建学习及特色党日活动,将党的医疗政策与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日常护理;在团建中,以“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等荣誉为标杆,带领青年医护人员开展患者关爱行动,打造了一支富有活力、充满温度的医护青年队伍。
2024年,在医院党委及团委“两优一先”评选中,她一举斩获“优秀共产党员”与“青年岗位能手”双项殊荣,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业务,业务反哺党建”的生动实践。此外,她更在2023、2024年连续两年蝉联“年度医德优秀个人”,在党建与医德的双轨并行中,彰显出新时代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医德立身:以心为灯 照亮患者康复之路
无言传意,手暖跨国心——凌晨,一名蒙古国患者因阴道大量出血急诊入院,情况危急,卜瑞芳全力配合医生开展止血操作。患者出血量极大,宫颈及阴道被鲜血浸没,出血点难以辨识。加之语言不通,患者丈夫正办理手续不在身边,患者痛苦难耐、紧张呼喊,血压急剧下降,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卜瑞芳紧紧握住患者的手传递力量,用表情与动作引导其放松,患者逐渐平复配合。历经近三小时抢救,患者终转危为安。此时卜瑞芳衣衫已被汗水浸透,悬着的心方落定。此后每次巡视病房,患者都会热情相迎,眼中那份超越国界的亲近与感激,是无言的最高认可。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她曾多次在12345表扬工单中被患者点名致谢,每一次赞誉都是其医德的最佳注脚。
精护癌路,信铸仁心——在妇科肿瘤科病房,她以极致细致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患者全然的信赖。她深知肿瘤患者病情多变,每次执行化疗给药、静脉穿刺等操作前,必反复核对方案、评估血管条件,即使生命体征的细微波动,也立即记录研判。部分化疗患者对操作极度紧张,却唯独信赖卜瑞芳:“她的动作轻柔,心又细,我信她。”从围手术期的精准护理,到日常的基础护理,她始终一丝不苟。患者们常说:“有卜护士在,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这份超越医患的信任,正是她用专业与细致浇灌出的医德之花。妇科肿瘤患者兼具生理痛苦与心理煎熬,卜瑞芳深知“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心灵的抚慰”。
薪火相传:带教赋能 培育护理新生力量
在带教工作中,她是实习同学眼中“既专业又亲切”的引路人。她不仅倾囊相授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及妇科肿瘤患者护理常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作为操作示范者,她协助护士长多次为内蒙古医科大学学生演示标准化护理流程;在健康宣教带教中,她传授“因人而异用话术”之道——对老年患者通俗讲解,对年轻患者结合新媒体科普,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为真正“有温度的护理人”,深受实习同学敬爱。
公益延伸:医者仁心 辐射社会健康价值
她的医德践行不止于院墙之内。2016年,在集通铁路集团“送医、送诊、送健康”巡回医疗活动中,她单人高效完成1900余人次采血工作。2024年,她参与呼和浩特回民区穆斯林老年公寓义诊,为老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及用药指导,将专业价值延伸至广阔的社会公益领域。
十三载光阴,卜瑞芳用脚步丈量病房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温暖每一位患者的心灵。虽无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白衣天使”的使命担当——以党建引领方向,以医德筑牢根基,以传承延续希望,成为妇科肿瘤护理领域一道温暖而坚实的医德标杆。
稿件来源:妇科肿瘤科 行风(信访)办公室
编 辑:池 源
初 审:王 军
复 审:胡 媛
终 审:张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