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早8:00,医学影像科全体医师准时到达会议室。随后的30分钟内他们将开启新一天的早读片工作。
早读片作为“党建+学术建设”的重要载体,是2023年2月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医学影像科将以往的集中读片改为制度化、规范化的固定工作。科室始终坚持“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早读片对青年医师的指导不仅有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授人以渔”的能力培养,让活动兼具“学术温度”与“使命担当”。
本次早读片,是从近几日接诊病例中筛选出的典型疑难案病例,主持人贺春燕医生首先介绍了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提出讨论的重点,确保研讨聚焦核心。随后,与会医师依次发言,年轻医师重点描述影像表现,并给出初步影像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高年资的医师随后查漏补缺,分析影像征象,肿瘤性病变的临床分期。最后由医院副院长、医学影像科学术主任崔湧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常驻专家林天烨医生分别做出总结发言。整个过程中,每一位医师都参与发言,各抒己见,读片过程中有各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大家在讨论中获得了灵感,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收获。病例讨论结束后,高年资医师以“传帮带”形式开展审核报告点评,针对审核报告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及共性问题,指出修改意见及修改理由,有力推动科室报告同质化的管理、标准化管理,形成“党建引领、全员提升、服务患者”的良性循环。
谈及已连续开展两年多的每日早读片活动,第十二党支部书记、医学影像科副主任高岩峰表示:“周一至周四聚焦在院运行病例,常态化开展疑难病例多维度研讨,周五当天轮值的主持人会回顾已读过病例的临床随访结果,分析影像与病理的符合率,再结合查阅到的最新文献给全体医师做一个小讲座,促进大家共同提高。每天坚持早读片的最大收获,不只是让每个疑难病例诊断准确,更是让团队成员在交流中共同进步,让影像成为临床和病理沟通的桥梁”。
医学影像科严格遵循“党建引领、业务先行”原则,将早读片与临床需求、患者利益紧密结合。以每日早读片制度为重要抓手,构建科学高效的学习机制与管理体系,明确推广经验与改进方向,有力推动科室报告质量与扫描质量的同质化、标准化管理,形成“党建引领、全员提升、服务患者”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影像诊疗团队,为守护区域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对于年轻医生成长,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刘兵看在眼里:“去年刚入职的医生,起初对复杂影像解读生涩,现在不仅能独立处理常见病例,还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这种‘实战学习’氛围,比单纯的理论培训效果好太多。”通过集体研讨破解诊疗难题、凝聚诊断共识,将共识精准转化为影像报告核心内容,不仅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精准依据,更让肿瘤患者病情判断实现“精准化、个体化”,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效。
崔湧作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影像科专家,同时作为我院的常驻专家,他对医学影像科的指导不仅停留在专业知识传授层面,更是通过构建科学高效的学习机制与管理体系,引导科室医务人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诊疗服务水平,为区域医疗中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影像诊疗团队,为守护区域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在医学影像科,每一次影像梳理、每一轮观点碰撞,都在为精准诊疗积蓄力量,为区域医疗中心筑牢服务基石。今日的早读片活动虽落幕,但这场每日不辍的学术坚守仍在继续。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贺小丹
编 辑:池 源
初 审:高岩峰
复 审:胡 媛
终 审:张媛媛
网址:www.nmgzlyy.com 地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42号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